内卷、焦虑的社会学根源

字号+
字号-

在论述之前,先讲一个心理学概念:【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大概意思就是,人们对特定事物和人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这种观念或印象通常伴随着对该人、该群体、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喜好感情。

说简单点就是,人在潜意识里,都不愿意想复杂的事儿!习惯性把感知的人和事进行简单化的分类判断,是一种主观判断。

只要是个人,无时无刻不在被【刻板印象】所影响。

就比如:“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这就是个典型的刻板印象。便宜真的没好货吗?好东西就真的不便宜吗?可是,绝大多数人在得知商品定价远远低于认知水平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商品有问题!而这种第一反应的判断,就是【刻板印象】。

再举一个例子,“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其实,这种选择和“坏不坏”一点关系都没有,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女生之所以选择后者,是因为“能说会道”。然而,人们不会把这种择偶现象归类到信息传递的总量和质量上,而是归类到更为简单、更容易处理的“坏”上面。认为“坏男孩”更讨女孩的欢心,这也是【刻板印象】。

再比如:狗比猫忠诚……有问题找民警……网文就是没深度……

刻板印象的消极表现是:在被给与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做出带普遍性的结论,会使人在认知别人时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知觉上的错误,造成先入为主,妨碍对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容易让人不理智不客观。

最关键的是,建立一个【刻板印象】很容易,但要摧毁它却很难,几乎不可能。我们只能用另一个【刻板印象】去覆盖或屏蔽前一个。

万一形成的【刻板印象】破坏力超出想像呢?

在21世纪初期,大部分城市的婚姻观没有彩礼一说。这是几十年,国家提倡自由恋爱、勤俭节约、祛除陋习的结果。

但在农村彩礼却最普遍,南方的小城镇也有,北方农村也好,数额不一,有的地方要的多,有的地方要的少。

而国家高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网络高度发达,自媒体和个人信息端口开放。那么问题来了,随着农村人口进城,农村的习俗、生活方式,包括嫁娶习俗,也带入了城市,很多地方,非常看重嫁娶彩礼的问题,那是一个家庭的脸面。

那么问题又来了,一个四川的穷小伙儿,在家乡是不需要多少彩礼的。可是,要娶一个张嘴就要五十万的姑娘,小伙给不起,分手了,或者闹出了悲剧。

在网络时代,个人端口开放的情况下,这样的事情会迅速成为热点。一个热点也许是偶发,但很多个热点就形成了现象。

最后演变成,结婚就需要高额彩礼的【刻板印象】。人们一提到结婚,第一反应就是简单化的问需要多少彩礼。

这种印象持续发酵,久而久之,形成更可怕的,比如,没钱或者钱少就娶不上媳妇的【刻板印象】。

在这样的前提下,有商家把婚姻和房子、车子、票子,这些物质需求绑定。于是形成了:结婚就一定得有房子、车子和票子的【刻板印象】。

而等到结婚之后,面临生育的问题。婴幼用品食品的商家,还有‘私人教育机构’、‘海外留学机构’、‘贵族教育观念’,这些存在价值利益的资本和个人,甚至干脆雇佣教育家、婴幼儿专家。开始鼓吹要精细育儿,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当这一切发生了,生育变成了一个高成本的、普通人很难负担得起的【刻板印象】!

也就是提起生育,人们想到的全都是负面情绪,以及高额的支出。而像我们这一代,上一代那种放养式的、粗犷式育儿成了原罪。孩子这个词就得是捧着怕碎了,含着怕化了的【刻板印象】。

这就是低生育率,低结婚率的根本原因。不婚族,丁克越来越多。

如果,这个时候,再跳出来一批,高喊女权,煽动男女对立的人,把女人不是生育机器,男人没钱就是没本事、就不配结婚生子的【刻板印象】建立起来,那么就形成了【内卷】。社会充斥了糟心的抱怨,媒体贩卖的都是焦虑……从而导致了一批批的极端【个人主义】。

如果从90后、00后开始,就形成了,房子代表贵,结婚代表不自由、代表负担,爱情代表奢望,男人代表大男子主义,女人代表女权、矫情……“如果这些【刻板印象】像高墙一样立起来,我们要怎么去防范?怎么去摧毁?怎么去再建一个【刻板印象】来把它他拦在后面呢?

二十年的高速发展,遗留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最后形成了痼疾,想根除都无从下手。社会系统是一个庞大、且无限复杂的体系,这里出了问题引发的连锁反应,谁也不知道哪一天会在哪体现出来。

这就是时代发展的漏洞,盲区。如果……

如果在发生之前,或者发生的过程中,加以干预,很多问题,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就比如,育婴,还有教育成本的问题。如果能在成为社会普遍认知之前,就加以干预、制止,再配合媒体宣传,就能改变后世的状态。也不至于要花大力度,强制性的关停培训机构等等。

老师管教孩子的问题,如果早发现,早解决,早倡导,也就不会出现老师不敢管的那种尴尬了。

普通人认为压力大,来自房价,来自结婚难、育儿难。说白了,就是没钱。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很多只是时代发展的盲区,以及商家刻意营造出来的焦虑罢了。

没房就不能结婚?租房就不能过日子吗?不是。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把房子看的最重,也只有中国人买房的平均年龄最早。

育儿真的难吗?难!但这却是作为一个人的基本责任。

而这些还真不是需求问题,而是传播学上的社会引导问题。普通人是无法构架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观念和体系的,需要有人替他们建立一个健康、理性的价值观。

如果【刻板印象】不是没房不能结婚,彩礼不能少,育儿难。而是,相爱就应该在一起、育儿难但那是身为父母的责任,如果是这样的【刻板印象】……

如果商家,还有别有用心的,在贩卖焦虑时,政府能够引导,媒体可以警觉,即时叫停。那么,也许在物质上不会有什么改变,但在精神上起码可以放松一点。

咱们是一个勤劳的民族,从古到今,靠双手创造世界,工作上的压力真的不叫压力,祖传的抗压。很多吐槽生活的不如意,也不是真的就是工作累的。而是工作很累,却换不来应有的幸福和快乐。

其实原因就是,“杂音”太多了。我喜欢的nike,污蔑我的祖国……我没车没房,感觉混的不好,抬不起头来……我热爱的城市没有属于我的一盏灯……给孩子买奶粉得先查两小时资料,避开三氯氰胺……楼下的小饭馆,谁也不知道他用不用地沟油……股市楼市说崩就崩……三十多岁的说,自己一事无成,不如四十岁的活的滋润……四十岁的说,工作被二十岁的抢了……而二十岁的又说,资源都让四十岁的占完了……然后,八岁在玩手机、十八岁在玩手机,二十八岁、三十八岁还在玩手机!

商人拿你当爷,笑呵呵地哄着你花钱,却不告诉你,这是过度消费。

有人说是为你好,板着脸说教,喝骂你要奋斗,要理性,却被当成了愚民的阴谋。

就这种状态……心理素质差一点,再看不通透一点,日子能过舒心才怪!

文章出自:https://www.zuifengyun.com/kebanyinyinxiang.html 版权所有,除注明外皆为原创。文章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醉风云立场。

6 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