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和几个财经界的朋友聊天,大家不约而同的都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当我们越是节俭的时候,我们就越是缺钱呢?
有一个当作家的朋友甚至如是说:当自己某个阶段刻意省钱的时候,反而那个阶段的收入就会下降,当自己不再去刻意省钱的时候,反而自己的收入在上升,这是为什么呢?
一、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当年马云在《赢在中国》演讲上说:免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也许这句话是马云在利用中国最大的免费、廉价平台淘宝赚取自己事业最成功的一桶金的时候所发出的一种由衷的感叹吧。同样将这句话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样的,这句话可以推而广之来说,免费是最贵的,过分节俭同样异常昂贵。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物理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定律,这个定律在宏观世界有个叫做质量守恒的名称,在微观量子领域它被称为质能守恒。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一个东西他的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但是总体都是不变的。
当我们把这套理论应用于我们的金融领域的时候,就会发现即使是量子力学这种极度高深的理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是适用的,为什么说免费是最贵的?不当的节俭同样也会带来昂贵的代价。类比于量子力学的质能守恒定律,一个物体由宏观的质量与微观的能量所组成,他们的总量是守恒的,同样我们的生活也是由两个部分组成,这个部分是我们看得见的宏观的物质财富和微观的时间财富所组成,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同样符合质能守恒定律。
具体来说: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勤俭节约,记得笔者儿时,姥姥姥爷一直对我强调: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可以说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时光,一句话概括了我们的文明和道德诉求。那这句话对不对呢?很对。
这是因为,在农耕文明时代,我们的劳动生产率极度低下,我们的物质财富的创造能力极低,所以相对于我们低下的物质生产能力,我们的时间是相对充裕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这样的时间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勤俭节约一方面是受到现实物质生产能力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利用我们多余的时间来弥补我们相对不足的物质。
而在计划经济时代,物质的短缺造成了我们祖辈、父辈的那种勤俭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与他们的时代所相适应的,但是当我们进入了工业文明乃至现在信息文明的时代,我们最为昂贵的成本已经不再是物质的成本,而是每个人都最为紧缺的时间成本。
举例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不浪费,这是一个对的行为,但是为了买到比居家周围便宜一块钱一斤的鸡蛋,就赶到可能好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之外的地方去购买,这样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还是一个真正合适的选择吗?再者说,本来花几块钱就能够下载到的一首歌曲,为了寻找到免费的渠道就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搜寻,即使搜到了无论是品质还是成本都远高于你花了几块钱购买的那个,真的划来吗?
因此,真正需要建立的思维方式是:永远要衡量花钱与时间之间的成本关系,千万不要为了那些小便宜或者一些所谓的免费东西,牺牲了大量能够干其他事情的时间。
二、真正赚钱的逻辑已经改变了
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赚钱逻辑是勤劳逻辑,是节俭逻辑,我们看到在80年代、90年代的时候,靠勤劳节俭出了大量的万元户,形成了不少的农民企业家,他们似乎成为了当年赚钱的典范。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时候,不少人都发现,赚钱怎么变得这么难了?似乎努力工作永远赶不上暴涨的房价,勤俭节约也没有办法与通货膨胀抗衡,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赚钱的逻辑已经变成了资本逻辑、杠杆逻辑,如何在自己原先的基础上,让自己资本化,杠杆化才是未来的关键。
笔者之前曾经总结过四类赚钱的方式,分别是社交、资本、眼球、劳动。这四个要素还可以进一步总结,归纳为三大真正的类型:
一是资源提供者。
这类人就是我们的普罗大众,无论是拥有专业技能的医生、律师、工程师,还是出卖劳动力维生的工人、农民,或者靠出卖颜值、知识维生的网红、老师等等。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一类资源的提供者,大家所做的事情,是通过自己的人力资本向社会输出资源,最终将这个资源转变为价值,成为我们赖以为生的收入。但是由于我们前面提到的生活质能守恒,你能输出的资源一定是有限的,无论是打工皇帝,还是普通农民,其本质并无差别。
二是资源调控者。
这类人按照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的说法:他们是企业家。企业家拥有着比大多数人更加努力的创新能力,通过破坏式的创新,将第一类人提供的资源调控,引导,配置到社会需要的地方去,这样资源的财富创造能力就开始有了成倍的增长,等于是给第一种财富的创造能力加了杠杆。因此,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逻辑就是将第一类人向第二类人的引导过程,当然这个过程极其艰难。我们所崇拜的创业英雄:马云、马化腾、雷军等在其创业的早期都是这样的角色。
第三类资本所有者。
如果说第一类人还是凭借自己的资源,也就是马克思说的活劳动创造价值,第二类人还是通过创新,将资源配置到该去的地方的话,那么第三类人则是将活动的劳动资源转化为资本,用资本让钱赚钱,而不是用自己的劳动赚钱,举例来说:马云创建阿里巴巴集团,打造中国电商平台淘宝、天猫,创造互联网金融的奇迹蚂蚁金服,这些都是在第二类的范畴,但是马云的投资者最有名的日本软银创始人孙正义,他其实什么都没做,只是将资本投资给了马云,结果他获得了成百倍的收益。
因此,我们发现,第三类人远比第二类人财富创造能力强,第二类人又是优于第一类人,但是无论是哪一类人都不是固定的,都是可以转化的,就像雷军,其创业的时候是标准的企业家,但是他同时又是中国最有名的天使投资人,是第三类人的典范。
三、真正的财富进化之路怎么走?
正所谓:风水轮流转,今年到咱家。每个人都不是固定在哪一类中徘徊,而是受到社会的影响,不断的变化,演进。那么,作为我们一个普通人到底该怎么做呢?
一是让资源成为资本。
我们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资源提供者,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只要你能通过工作养活自己,那么就是一个资源的提供者,但是我们有的仅仅是资源,完全不是资本。如何让资源成为资本呢?这个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无论是开淘宝店、做代购、炒股票、买理财、做APP、甚至是写作都是方式,每个人适合的方式都不一样,但是原则是一样的,那就是不能懒,通过自己的勤快完成从资源到资本的第一步。
二是利用资本思维,善用资本。
成功的资源提供者有着一个普遍的特征,那就是能力特别强,但是能力越强的人越容易有亲力亲为的性格,这一点就是一种非资本逻辑的思维方式。举例来说:什么是资本的逻辑?资本的逻辑就是你的教学能力很强,而且你已经赚到了第一桶金,那么你完全可以开个辅导学校,但是这个辅导学校是由你自己来上课呢?还是你去请一个水平只有你80%的人来上课呢?当然是后者,因为你可以把你自己从事必躬亲的教学中抽身出来,去开新的学校,或者培训新的老师,这样你就能够持续的让自己的队伍扩充起来,真正用资本赚钱,这就是俞敏洪的思维。
这两步走好其实就完全够了,但是难点依然是第一桶金怎么来?在这个世界上,360行行行出状元,关键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也就谈不上将资源转化为资本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每天要养家糊口,那么八小时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那工作之外呢?差不多有4小时的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这些时间就是一个人能否实现弯道超越的关键。
用好这四个小时,找准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坚持下去,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个人要完成这个过程大概要7年的时间,但是只要你努力去奋斗并坚持下,7年让自己成为某一个领域的高阶人士其实并不困难,关键在于能不能坚持下去。
综上所述,省钱是越省越穷,原因是你省了钱,浪费了时间,而赚钱的方式则是将自己向着更高的类型进化,通过将资源变成资本,用资本实现财富增值,这个才是这个时代我们每个人真正的奋斗之道。
文章出自:江瀚 版权所有,除注明外皆为原创。文章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醉风云立场。
很多时间也想着赚钱,但是每个月都感觉不够用,也许是自己的能力还不足吧。
钱是王八蛋,没了咱再赚
钱是挣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
安平县晨腾丝网有限公司 专业生产铁艺护栏 锌钢护栏 小区围栏 PVC围栏
我觉得钱是挣来的,而不是省出来的。我有时候也是想攒钱但就是那段时间钱反而花的会更快的。
贪小便宜吃大亏,这句老话好多人都知道,可还不是忍不住诱惑去做了。
社交、资本、眼球、劳动当代社会的赚钱方式,将资源变成资本,用资本去实现财富增值
安平县浩荣刺绳厂专业生产各种公路、铁路、草原、机场、边防等防护用的刺绳:镀锌刺绳(铁蒺藜)、包塑刺绳、刀片刺网、钢丝刺绳、刀片刺绳,永不生锈刺绳,普通拧及正反拧刺绳
棒棒哒
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嘿